华中科技大学张应强教授做客华南师范大学 “砺儒讲坛”第二十五讲
发布时间:2015-11-02 16:59:00 点击: 收藏本文
金秋送爽,送来无尽激情与活力。2015年10月28日,由社科处主办、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华南师大“砺儒讲坛”迎来了尊贵的客人:长江学者、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应强教授。张教授作了题为“三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审思”的学术报告。
张应强教授首先回顾了我国自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30年的高等教育改革历程,总结了30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从改革设计主体来看,政府是设计者、发动者和推动者;从改革内容看,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核心;从改革方式看,主要采取“打补丁”的方式。张教授作了生动的比喻,他说,如果把高等教育看成是一件衣服的话,30年的改革,我们已经看不到衣服的原样了。
在总结30年改革特征的基础上,张教授与师生讨论了三大问题:一是政府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权力边界问题。张教授提出政府应以公共事务组织者的身份,以服务性思维,领导和推进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但同时也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约束和规范。二是高校法人和法律地位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思想观念上确立大学自治的理念,在法律和大学章程上确立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实体地位,使高校依法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参与市场竞争,自主接受市场检验。三是高等教育的双重体制并存问题: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这种双重体制给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比单一的行政机制对高等教育的危害作用更大。高等教育要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突破双重体制,其核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强化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使市场竞争机制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最后,张应强教授为我们提出一个问题:高等教育改革应往何处去?他提出的观点让我们振聋发聩:应对高等教育改革进行改革。将高等教育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重大改革方案必须经人大审议和授权,改革过程要接受法律问责、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
张应强教授自始至终用一位学者的理性和冷静,对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审思。身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学科组成员,张应强教授为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发出了学者的声音,同时为我们师生奉献了一场闪耀着理性之光的精彩报告。
张应强教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现场学术氛围浓烈,我院师生纷纷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积极争相提问。
报告由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赵敏教授主持,吴玫副教授进行了点评,公共管理学院及其他学院部分研究生共200多名师生出席了讲座。
- 关于征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025年度重大、重点项目选题的通知
- 关于申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国家语言文字关键研究领域领航计划2024年度项目的通知
- 关于申报2024年度“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社会科学)的通知
- 关于申报人民教育出版社“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重大、重点课题的通知
- 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2025-2026年度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 转发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关于征集“第十三届南方智库论坛” 论文的通知
- 关于征集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的通知
- 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 关于申报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通俗读物项目的通知
- 关于申报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4年度“志愿服务研究专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