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周年校庆社科系列学术活动第五场:天津外国语大学王铭玉教授做客“砺儒讲坛”
发布时间:2023-04-24 15:36:02 点击: 收藏本文
2023年4月20日下午3点,90周年校庆社科系列学术活动第五场:天津外国语大学王铭玉教授做客“砺儒讲坛”在文科楼8楼多媒体室开讲,主题为:纵览语言符号学。主持人为华南师范大学康澄教授。孟华教授、朱涛副教授、李民副教授出席讲座。
在讲座中,王铭玉教授聚焦研究发展前沿,梳理符号、符号学及语言符号学的知识脉络,循序渐进对语言符号学学科展开讲解。王教授首先从符号概念谈起,讲解了符号必然具备的四个方面的重要特征:物质性、替代性、约定性、对等性。王铭玉教授对符号的特征讲解层层递进,举例说明了万物皆具成为符号的潜质,分析了事物符号化的过程。随后,王教授从西方符号学发展历程与中国符号学思想渊源出发,纵览自符号诞生至今的各派研究论述。王教授进一步谈论符号学的边界,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以索绪尔与皮尔斯为代表的现代符号学角度的学术思想,引出了区别于二者的中性符号学,综观斯捷潘诺夫、艾柯、杰米杨延科等学者的观点,探讨符号学本源性问题。王教授从语言学与符号学的相互关系出发,指出语言符号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廓清了语言符号学研究的出发点与研究对象,得出语言符号学系统占据着符号学研究的重要阵地的结论。王教授指出语言符号学是一名新兴交叉学科,具有显著的特征,并解释了其与语言学的区别,介绍了语言符号学的基础建构的重要专著。王教授全面介绍了中国语言符号学研究的发展沿革和最新趋势,描摹了中国的语言符号学发展前景,指出中国的语言符号学研究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正作为符号学第四王国走向世界符号学的中心。
本次讲座由博返约纵览符号语言学研究,激发了在场听众的思考,引起了现场同学们的踊跃提问。同学们提出了诸如中国符号学思想与现代象征之间存在何种渊源,符号学研究如何落地,符号化如何规范化等问题,王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在讲座最后,主持人康澄教授致辞感谢王教授的精彩分享,王铭玉教授鼓励在场同学参与到中国符号学发展当中,为探索世界符号学的东方之路做出贡献。
作者/通讯员:骆昭维 | 来源: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编辑:龚昱宁
- 关于征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025年度重大、重点项目选题的通知
- 关于申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国家语言文字关键研究领域领航计划2024年度项目的通知
- 关于申报2024年度“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社会科学)的通知
- 关于申报人民教育出版社“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重大、重点课题的通知
- 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2025-2026年度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 转发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关于征集“第十三届南方智库论坛” 论文的通知
- 关于征集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的通知
- 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 关于申报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通俗读物项目的通知
- 关于申报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4年度“志愿服务研究专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