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周年校庆社科系列学术活动第17场: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讲席教授、国际哲学学院院士、 国际科学哲学学院院士陈波教授做客“砺儒讲坛”

发布时间:2023-11-21 15:18:00 点击: 收藏本文




2023年11月15日下午,由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华南师范大学9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砺儒讲坛”第17场在文科楼二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哲学学院院士,国际科学哲学学院院士陈波教授应邀做了题为“逻辑学中的贝纳塞拉夫问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胡泽洪教授主持,出席活动的嘉宾有熊明教授、闫坤如教授、胡扬博士、高贝贝博士和梁贤华博士等。

 

首先,陈波教授提出了讲座的学术“动机”,即通过对“逻辑学中的贝纳塞拉夫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反驳“逻辑例外论”。逻辑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是“例外”的。这种“逻辑例外论”长期以来在“逻辑的形而上学”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历史上众多知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都曾持有这种观点,比如莱布尼茨、休谟、康德等。

 

然后,陈波教授介绍了“逻辑反例外论”,其主要观点:重视经验,反对柏拉图主义一元论,逻辑的理论和方法与科学是连续的,逻辑理论是可以修正的等。同时,陈波教授还介绍了“逻辑工具主义”、“逻辑虚无主义”、“逻辑实在论”等。在此基础上,陈波教授讲述了数学中的贝纳塞拉夫问题。1973年,贝纳塞拉夫在《数学真理》一文中提出:如果数学对象如柏拉图主义者所假设的那样,是与我们的感觉认知器官毫无关联的抽象对象,那么我们是如何认知和把握关于这些对象的真理——数学真理的?

 

陈波教授巧妙地设置了提问环节。通过提问,陈波教授提出贝纳塞拉夫问题从某种角度看,就是一种“认知通道问题”,这种“认知通道问题”可以被拓展到伦理学、宗教学、逻辑学等多个领域。逻辑学中的贝纳塞拉夫问题的研究分为可通达性问题、可应用性问题、规范性问题、可修正性问题、逻辑理论的选择问题五个方面。

最后,胡泽洪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指出此次讲座举办为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哲学月活动开幕,为接下来的哲学月活动营造了极好的学术氛围。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