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周年校庆社科系列学术活动第26场:张文宏教授做客“砺儒讲坛”

发布时间:2023-12-12 15:23:00 点击: 收藏本文




2023年12月5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砺儒讲坛”第二十六场讲座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举行。本次讲座由南开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张文宏老师主讲,主题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共富社会建设”。

张老师首先简要地介绍了中央关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演变,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政策目标。之后,历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一再明确“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工作任务。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提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张老师接着对中等收入群体与中产阶层概念及测量标准进行了阐述。国际上关于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但可以按照三种标准对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行测算和估计:一是国家统计局的探索性标准,即以家庭年可支配收入9万至45万元人民币来界定中等收入群体;二是根据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常用的标准,即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每人每天收入或消费10-100美元的标准进行界定;三是按相对标准,即按照收入中位数75%-200%的区间来定义中等收入群体。 

  

接着,张老师指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三点社会意义。一是将有利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收入从不平等向更平等社会转型。二是会带动消费需求的扩大,促进消费的升级换代。三是有利缩小与发达国家居民的收入或财富不平等差距。

  

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与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张老师提出了几点思考:一是制定有差别的中等收入群体标准;二是发挥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引领作用;三是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四是充分发挥教育在培育中等收入群体中的作用;五是调整产业结构与优化职业结构;六是进一步完善收入和财富分配制度;七是重点关注大学毕业生、农民工与刚刚告别绝对贫困的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培育潜在中等收入者。

实现共富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这一战略目标得以落实的关键途径。为此,制定有差别的中等收入群体测量标准,发挥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是营造共同富裕社会的基础。

  

讲座由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蓝宇蕴教授主持,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学院部分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