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儒讲坛第122讲:清华大学吴潜涛教授及中国人民大学冯秀军教授做客砺儒讲坛共话思政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25 10:39:00 点击: 收藏本文
4月21日清华大学吴潜涛教授及中国人民大学冯秀军教授做客砺儒讲坛
为了提升本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和教师的科研水平,深化专业认知,梳理专业发展脉络,2024年4月21日,砺儒讲坛第一百二十二场讲座于桃李园唯实厅顺利举办。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吴潜涛教授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冯秀军教授应邀来我院作了题为“思想政治教育40年的历程和经验”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关锋教授主持,学院共5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吴潜涛教授梳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持续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结合,吴潜涛教授强调在对其进行研究时,要注重中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中国先进文化四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理清概念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关键。
冯秀军教授指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应对挑战形成的特定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价值方式。立足现实,传统文化是否仍然能发挥价值在于其能否回答现代问题。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当以现代视角进行分析,其中至今仍然适用的部分,我们要积极继承弘扬,例如诚信、和合、大同等思想;面对其中的糟粕,我们要坚决摒弃;部分传统文化能够通过改造,在现代发挥积极价值,对这一部分传统文化,我们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其次,吴潜涛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思想,人类社会及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宏观理论。但是宏观不等于空洞,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就是要做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本民族、本国家发展的远景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露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接着,吴潜涛教授对在座的同学提出期望和建议,指出新一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要学会读书,学会写文章。在理解他人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论逻辑。尤其是研究生学习期间要注重培养学术意识和学习习惯,将问题意识带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培养真正的学术兴趣,这样学术研究才不会只是枯燥和乏味,更增添了几分乐趣和收获。
最后关锋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简要总结。吴潜涛教授和冯秀军教授在本次讲座中深入解答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之间的关系,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提出要把学术思考转化为生活方式的宝贵建议,为促进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学术习惯指明了道路。
此次讲座圆满结束,感谢吴潜涛教授和冯秀军教授的精彩讲授,在场师生积极参与,向两位专家请教学术前沿问题,在本次讲座中有所体会和感悟。通过本次讲座,大家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对未来的科研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撰稿人:张攀 摄影人:陈紫昕 审稿人:徐皓南)
- 关于申报2024年青年理论学术带头人“揭榜挂帅”项目的通知
- 关于征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025年度重大、重点项目选题的通知
- 关于申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国家语言文字关键研究领域领航计划2024年度项目的通知
- 关于申报2024年度“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社会科学)的通知
- 关于申报人民教育出版社“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重大、重点课题的通知
- 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2025-2026年度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 转发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关于征集“第十三届南方智库论坛” 论文的通知
- 关于征集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的通知
- 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 关于申报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通俗读物项目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