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儒讲坛第125讲:文明互鉴的发展取向、荣耀心理与尊重渴望

发布时间:2024-11-11 15:20:00 点击: 收藏本文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互鉴已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11月1日下午,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会、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社和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人团队协办的高端学术讲坛“砺儒讲坛”第三十二场暨第十七届“勷勤论坛”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分论坛于大学城校园文三栋第二演讲厅成功举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任剑涛教授在本次讲坛上做了题为“文明互鉴的发展取向、荣耀心理与尊重渴望”的专题报告。本次报告会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金红教授主持,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许益锋、副院长万晓宏教授、教育政策与管理系主任龙君伟教授、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阮思余副教授、陈景云副教授、熊彩特聘副研究员、继续教育与社会服务办公室主任刘新秀等教师、政治学一级学科全体研究生、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全体本科生,以及来自校内外共二百余名师生积极参与。

 image.png

1 出席本场讲座的领导嘉宾

 image.png

图 2 任剑涛教授开展讲座

讲座伊始,任剑涛对讲座的主题进行简单阐述。然后,他着重强调文明互鉴过程中的三个核心要点:其一,文明互鉴实质上是不同历史时期文明体之间的相互补充与借鉴,而理性的交流与协商则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其二,文明的发展存在差异性,正视这些差异是明确发展路径的前提;其三,落后文明应向先进文明学习,同时,先进文明也应给予落后文明以尊重。随后,他指出中西方在发展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文明的发展水平对发展取向有着深远影响。他强调,健康的发展心态至关重要,向善性的发展取向能引领人类文明摆脱野蛮,避免在文明进程中遭遇悲惨淘汰。接着,他深入分析荣耀心理中自重与敬重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在文明体互鉴的过程中,荣耀心理与自重、敬重紧密相连,互鉴的基础应建立在相互的自重与敬重之上,这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支撑。最后,他详细阐述尊重渴望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尊重并非单纯基于实力,对其他文明体的无知将导致自我封闭,而依靠野蛮力量也难以赢得真正的敬重。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 3-5 与会同学踊跃提问

 

在互动交流环节,参会的同学们积极向任剑涛教授提出问题。针对同学们关于“战争与理性谈判协商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前途”“尊重与自重是否会被大众传媒构建”等问题,任剑涛教授做了详细解答和耐心解释。

 image.png

图 6 王金红教授作总结发言

 

讲座尾声,王金红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文明互鉴需要把握“三鉴”:一是自鉴,通过自我审视来明确发展方向;二是借鉴,以他人的优点促进自身发展;三是引以为鉴,吸取教训以避免重复犯错,确保稳健前行。

总之,本次讲座启发同学们在文明互鉴中探索创新思维,并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文明的发展取向,鼓励学生以更包容的心态理解文明差异,推动学术与文化的深入交流与融合。

image.png

 

图 7 合影留念

 

撰稿:梁景灏

摄影:张雅坤

排版 | 封面图:安贝云

初审:袁佳琪

复审:阮思余

终审:万晓宏